造一所未来型学校,需要多久?

来源: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 时间:04-26

        对于每个孩子来说,教育的体验和经历都是唯一的,并深刻影响着他们的终身发展。正因此,时间的考验更应当是严谨的教育选择中至关重要的砝码之一。毕竟,教育不同于快消品,需要时间积淀和经验累积,并在不同时代命题下,以不断创新的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初心的生命线上。

2018年8月13日,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在枫萦剧场举行了主题为“创设未来学习空间 引领国际教育3.0”的2018-2019年度教职工大会。站在建校25周年的节点处,汇佳教育机构创始人、董事长,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校长王志泽先生携校领导团队阐述了汇佳学校第6个五年的发展计划和设想,并结合K12教育改革的大势和汇佳的未来教育规划,对2018-2019学年的教学沿革进行了大胆的创想和规划。

王志泽先生说:“创新,是汇佳学校的基因。从1993年到今天,25年来,是创新让汇佳在民办教育的大浪淘沙中坚守到现在,使汇佳在教育模式的探索中不断创造新的可能,更让许许多多的孩子走向更高、更远的未来。 可以说,是创新,让汇佳不断尝试打破教育的陈规并真正从孩子的成长需求和时代发展的角度去重塑教育。”

如今,已有25年积淀的汇佳又自我挑战、再塑国际教育新标准。即将启用的汇佳新校区面积达14万平方米,是一个面向未来型教育的全新学习空间,100多个实验室、立体的学习系统布局以及体育、艺术设施构成了一个知识与能力迸发的生态空间,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感受科技前沿、养成未来型人才所要具备的视野和素质,享受体育的乐趣和艺术熏陶……创意重组的学习空间和打破学科边界的教育模式,将带来全新的教育体验和效果。而这也将是汇佳对未来学校、未来教育模式的完整概述。

未来空间的建成,将使得汇佳学校真正成长为一所未来型的学校。而与此对应的是,回望过去的 25年,汇佳教育始终着眼的都是怎样让孩子们养成未来需要的能力——创新的思维、完整的学习方法论、科研探究的素养和能力、良好的体魄和优秀的艺术素养和绝佳的审美能力……

教育不是普通产品,更需要匠心、专心和耐心,不能流水线量产,也不能急功近利。尽管这个道理已经被中国社会普遍接受,但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学校又有多少呢?

王志泽先生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差异的,这个最基础的教育理论被汇佳践行了25年,未来还要继续坚持。” “慢”教育,大概是汇佳的另一种追求。给孩子们以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去广泛涉猎,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兴趣、优势,从中找准方向,发展专长,而这都需要时间。或许过程并不总是那么轻松,但汇佳相信,在一个良性的、充满包容和活力的教育生态中,找到自已位置的每个孩子都可以成功。

汇佳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不视差异为优劣,为他们设计适宜的发展路径。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行分层选课、全学分、全走班制度。学校开设课程完全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兴趣和需求而设计的,包括多种选修课、俱乐部、工作室,以及一对一的特需课程等。而对体育和艺术有所专长的学生,汇佳开设了网球、马术、游泳、冰球、艺术等项目的特长生培养班,为有特色发展需求的学生配备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

在第六个五年,汇佳又将如何继续做差异教育呢?这个14万平方米的未来空间在“庞大”的体量之下,又将怎样满足差异化的教育需求?

一百多间实验室、工作室囊括了机器人、VR、生物基因、电影制作、财经演播、计算机编程、数学建模、绘画、作曲、餐饮等多个领域;

实验室、工作室全部采取开源的方式运作,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乃至独立研究人员都将有可能成为科研带头人;

每个学生从中学阶段开始就涉足科研,在广博涉猎的基础上,从兴趣出发,深入研究自己热爱的领域,并形成科研素养;

网球场、篮球场、游泳馆等体育设施和艺术表演中心,不仅形成体育、艺术的浓厚氛围,更结合体育、艺术特长培养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体育、艺术修养,更能发展特长,成为专才。

图书馆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空间,而是串联起整个空间的中轴线。书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出现。孩子们随时可以享受求知的愉悦。

……

这就是汇佳新校区“未来空间”

从2015年奠基动工到2018年即将投入使用,为了造一所未来型学校,汇佳不仅在工程建筑和内在设计上倾注了心血,背后,是汇佳创新基因的不断延伸和生发。从建校伊始,汇佳凭借创新精神从0走到1,而如今站在K12教育变革的风口,汇佳将以归零的心态,再塑未来型教育的新模式,为世人呈现一所标杆型的未来学校。

有历史,懂创新,赢未来——这就是汇佳的未来型教育。为此,汇佳已经准备了25年。

(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未来空间”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