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海归子女学校首届DP视觉艺术展精彩回顾

来源: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 时间:04-25

touching on the raw意味着什么?陈同学说:“我们在艺术上都是不成熟的,这是我们三个人通过艺术从不同的维度进行的全新探索。”陈同学、羌同学、黄同学作为苏州海归子女学校首届DP视觉艺术课程的学生,在毕业前,用一场视觉艺术展展现自己的情绪、困惑、思考……

在海归为几位年轻艺术家举办的首届DP艺术展上,我们有幸能够见证他/她们的探索,并试着欣赏,试着了解……

展台终将被撤,但我们希望为几位年轻人记录下他/她们对艺术的尝试和探索,对社会的观察和反思。

一、陈同学

“开始DP艺术的学习之后,我才发现艺术和哲学、心理学都是密不可分的。在这些作品中,我从哲学角度探索艺术,从心理学角度探索艺术。

我望着自己的画,好像在读我自己的思想。”

系列一:Sea Wave

Sea Wave.jpg

作品解读:这个系列采用了“水拓画”的手法,让颜料浮于水上,用简单的方式构成形状,表现色彩。相比绘画,它没有那么多细节,但我觉得这种手法更能表现情绪,更能体现潜意识。

就像顺着自己的“心流”去做一些事情,反而会呈现意外的美。

系列二:The dream of a scraper  

The dream of a scraper.jpg 

作品解读:科技的发展带来的是社会秩序与道德的思考。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产品究竟是出自设计师,还是做出它的工匠呢?当我看这些作品,我仿佛看到的了自己的思想,然后我再去阅读它,从中得出感悟。

系列三:爆炸式美学

爆炸式美学.jpg  

作品解读:这个系列是炭笔画和流体画的组合。颜料层层堆叠,色彩交融,呈现璀璨的美。而背后露出一角的,是焦黑的房屋,是工业时代的废墟。

我想通过这个系列说明,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都有代价。

系列四:现在,请注视我

现在,请注视我.jpg

作品解读:这是一个行为艺术作品,我穿着红色的连衣裙在校园一角舞蹈,希望以这种“浮夸”的方式唤起大家对抑郁症患者的更多关注。

《浮夸》这首歌就是当时的背景音乐,我觉得它就像是一个潜伏在人群中的抑郁症患者的独白,像是在向这个世界呼救。

二、羌同学

我的作品集的主题是宗教与死亡, 聚焦与探讨宗教在现代生活的功能性。主题来源于我的个人经历,我自幼生活在一个佛教的社会环境里,在初一的时候,我去了西班牙留学,那里的宗教是天主教,也在那里看到了许多宗教艺术品,也因此我常常思考宗教之间的共同以及差异, 而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我也吸取了许多古早时期艺术的元素,比如在绘画中,我偏爱三联画的形式,我认为多个画面会制造出一个对话,使我作品概念的表达更加饱满,而在给作品排序的过程中也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变化。

我也同样为中国的僧像、罗汉像着迷,也尝试着自己做了一个有关的作品。对于死亡这个作品中的探索,也源于我的自身经历,随着我渐渐的长大,不可避免地也接触到了朋友以及亲人的离世,这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很怕死,有一顿时间一直想着自己也会有离去的一天,直到和朋友有了一段对话,我们谈到了他去世的母亲,而他只说了这都是命运的安排,过多的悲伤是无益的。他与他的家人都是佛教徒,因此我也意识到宗教也有安抚的作用。

我所用的媒材非常广泛,因为让我着迷的媒材还没有出现,所以尽可能的我会尝试不同的创作方式。

很多艺术课程可能会偏重技巧的学习和磨练,但是IB艺术与政治、经济、历史、哲学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艺术,不仅仅是为了创作一个好看的东西。艺术家有着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对社会现象进行思考,进而改变社会的义务。

IB艺术给了我们充分的创作自由。Ms. Maya对待我们,不像对待学生,她把我们像艺术家一样对待。她给予我们充分的尊重和创作自由。

羌.jpg

3、黄同学

“在艺术作品中,负面情绪之所以常见,也许是因为,它来得最强烈……这两个系列的作品是不同的主题,但是都采用了黑色背景,通过呈现人物面部状态反映相应的社会现象。”

DP视觉艺术指导老师Ms. Maya:

“DP艺术展览是为期两年的视觉艺术研究的高潮。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热情和艺术倾向创作自己的作品。这是我们次举办DP展览,也是为了庆祝这些年轻艺术家们付出的努力。我们为大家的成就和对学校艺术足迹的贡献感到无比自豪。”

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报名、参加入学测试及校园开放日,请拨打: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