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顾国内与国际化教育精髓,北京致知学校是如何更好地为学习者提供支持?

来源:北京致知学校 时间:04-30

2020是不寻常的一年,疫情的肆虐让很多家长不得不重新思考“还要不要选择国际教育?”,已经游离在体制外的孩子们,后疫情时代将何去何从?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北京的许多国际学校都面临着生源流失、招生难等困境。

而今年新建校的北京致知学校(以下简称“致知”)似乎并没受到疫情的影响,不仅如期开学,顺利迎来了批学生,还收到了学生、家长很高的评价。致知有哪些独特之处?为什么会吸引许多学生不惜转校而来?

当中国国家课程与IB强强联合

致知的课程设置,在扎实的学术体系中兼顾了国内和国际化教育的精髓——以中国国家课程为基础,创造性融合IB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评估方式等,使学生能够运用双语言进行探究式学习,兼顾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交流能力、多元文化理解能力、全球意识与参与能力。

学习中国国家课程,是为了让中国学生对自己的身份有认同感。同时,致知扎根于中国,学校的管理者希望在校园内创造鲜活的中国身份认同环境。这点对于外国的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将更深刻地感受到自己融入到了中国的环境中。

为什么要创造性地融合IB理念与教学策略?这依然可以追溯到Dr. Cascianelli的成长经历。

彼时,意大利标准化的教育模式让Dr. Cascianelli十几岁就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要接受这样的教育?”早年埋下的种子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当他得到在荷兰英国学校为期六个月的实习机会时开始萌发。“彻底地爱上了国际教育、爱上了IB。”Dr.Cascianelli毫不掩饰他对教育的热情。

如何成为一名国际教师成为了他追求的目标。获得职业教师资格证书,在国际学校任教,攻读剑桥大学教育学硕士,剑桥大学教育学博士……Dr.Cascianelli用实际行动来完成自己的梦想。

北京致知学校

IB和中国国家课程的区别在于:IB是引导式、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而中国传统课程采用“填鸭式”结果导向的教学方式。二者完全不同但并不矛盾,反而可以在各自的短板上互补。

在一些以IB为主的国际学校里,学生们会面临到数学和中文浅尝则止、深度不足的问题,让很多中国家长颇为焦虑。在全部学习国家课程体系的学校里,孩子们的学习看起来更像是在为高考做准备。

2014年的暑假,Dr. Cascianelli在复旦大学学习中文时,他了解到了中国的高考制度。他从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试图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教育的目的不单纯是为了高考,同时也能把学生们培养成为终身学习者,会对学生的影响更加深远吗?致知能否提供一种教育模式,既可以为学生今后参加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又能够把他们培养成有探究能力的终身学习者呢?致知对国内课程体系的保留,正来源于这个出发点。

在致知,中国国家课程和IB课程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以数学为例:

数学被分成两门独立的课程,国家数学课程和IB数学。前者主要训练学生对概念的记忆、解题的速度与准确性;后者以探究式的方式,研究每个单元里的知识点。两门课由不同的老师教授。在国家数学课程上,老师们会覆盖非常多的知识点,完全参照教委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

在学习结果的评估方面,IB涵盖三种评估,课前摸底评估(diagnostic assessment)、课程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估(formative assessment)和课后总结性评估(summative assessment)。

通过三个时间点,老师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而在中国数学课程中,评估标准往往只有最终的考试成绩,比较欠缺的是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形成性评估。IB则可以在此方面与国家课程互补。

“不论是国家课程还是IB课程,更深层的目标还是要通过课程激发学生的天赋潜能。我们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如何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支持。”Dr. Cascianelli说。

每个人都是学习者

在致知,学生、老师、家长不会被当作单独的个体来看待,每个人都是学习者。学校为家长提供如何与子女沟通的课程,为学生开设如何与父母相处的课程,教给老师如何与家长、学生或领导交流。

若没有这样的学习社区环境,想要的变革是不可能发生的。致知希望学生在学校为他们营造的环境中形成以下三种特质:

设计者 (Designer)

变革者 (Change-maker)

创新者 (Innovator)

帮助学生成为这样的人,对老师有着极大的要求。成为致知的老师,除了要接受常规的教师职业培训,还要接受许多额外的校内培训。

其中包括一个庞大的社会情感课程,学校与耶鲁大学情感中心合作为致知进行RULER项目的学习与教师培训;还有对天赋教育的学习;以及沟通能力的学习,致知一贯坚持并允许学生在老师、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我们让孩子自由表达,他们将有可能探索出自己的天赋潜能。”Dr. Cascianelli表示。

社会情感课程作为学校的亮点课程之一,不仅针对老师,致知的学生从幼儿园大班开始也会接触这门课程。

有数据显示,在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这样的全球范围内进行的标准化测试中,中国学生在数学、科学和语言方面均处于领先水平,但在幸福与快乐程度的结果则完全不同。

通过社会情感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对彼此更加有同理心,对他人更加有热情,学会如何应对周边的环境。当学生面临困惑时,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去找老师寻求帮助,不论这个困惑是否是与学校里发生的事相关。

如果学生在人生的初期就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并知道该如何应对,那么他们将茁壮成长,为应对更多的困难做好准备。

通过社会情感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还将有机会在固定型、成长型、创新型三种思维模式中逐步升级。当他们敢于面对挑战时,会发现挑战越大收获越多。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收获的正是创新型的思维方式。不断地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使得学生们最终成为自己生活中的变革引领者,这正是学校对他们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