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编辑:佚名
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PIEP有一群Gamma班的孩子们,他们距离毕业仅余一百多天,正在经历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
众所周知,PIEP坐落在华师外校大校园里,这使得小华狮们在幼升小上具有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
孩子们每天与小学、初高中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互相打照面,在如此混龄、开阔的社会性环境中,长期的耳濡目染让幼儿们的交往能力和规则意识更强;
孩子们还能共享华师外校所有的硬软件资源,在华外校园大操场晨练、上轮滑、武术、橄榄球课,去同文学堂接受国学的熏陶。
为了让孩子们学习及掌握简单字的结构写字,我们专门针对大班孩子开设了前书写课程,并由小学部老师来授课。
幼小衔接功夫还渗透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从孩子入园伊始,我们就注重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规则意识、时间观念、交往能力等学习内容,为日后幼小衔接打基础。
另外一个显见的事实是,在幼儿园,孩子们的学习主要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方式来获取知识,而小学则是以集中上课的形式来教授系统知识。
继上学期观摩升国旗仪式和小学课堂之后,新学期开始后不久,我们再次带领孩子们去到CEP小学部,零距离观摩小学课堂。
孩子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一年级哥哥姐姐们的一举一动:他们上课的时候坐姿很端正,他们的手是平放在桌子上的,他们的书*也是放在椅子后面的……
课程参观也不只是是旁观而已,孩子们还被老师邀请亲身参与课堂互动,表现丝毫不逊色于一年级的小学生!
对于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涯,PIEP的孩子们早早地站在了起跑线上!
家长如何应对幼小衔接?
在家可以怎么做
孩子们**次面对从幼儿园到小学从身份、场所、学习任务的多重转换,在过渡的衔接阶段,少不了家、园、校三方的协同作战。
那么,爸爸妈妈们该如何帮助幼儿做好相关准备呢?
第1招
给孩子传递积极信号
现实中,部分幼儿在思想方面准备得不充分,导致进入小学阶段后无法很好地融入其中。
孩子是幼小衔接的主角,让孩子开口说出内心的感受,通过聊天探寻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了解孩子对即将步入小学的疑惑、紧张和兴奋。
家长的态度一定要积极,激发孩子上小学的热情,多说一些正向鼓励的话语,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激发他们上小学的自豪感。
第2招
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一旦进入小学,生活节奏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有严格的作息安排和学习要求,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规则意识以规范其行为习惯。
爸爸妈妈可以带孩子一同阅读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绘本,让幼儿从中了解什么行为是受人欢迎的,什么行为是被拒绝的;规划好幼儿的作息时间,调整好幼儿的生活、学习、起居习惯,家里的作息时间尽量接近小学的要求,如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逐步减少午睡时间,要求孩子做事快速、不拖拉。
第3招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进入小学后,不再有老师叮嘱,孩子需要独立自主地完成各种作业和任务。
对于幼儿园与小学生活学习习惯的差异,入学前,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养成的生活自理能力*括:
能有序地整理自己的物品和玩具;
用好的东西及时归位,保持整洁;
能正确处理好穿衣、用餐、盥洗、排泄等事情;
能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比较合理地计划并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活动内容。
第4招
让幼儿充分地参与和准备
家长可以让孩子参与入学前的准备**中,一起列一个购物清单。
与幼儿一起购买入学物品,并且鼓励、引导幼儿独立收拾和整理购买物品;除学习用品外家长还可以邀请幼儿共同准备生活用品,如给水壶贴上标签,书写作业本班级和姓名等,这样可以激发孩子对上小学的期盼。
我们用一场场深度观摩和参与
来迎接孩子们下一个旅程
幼小衔接入学准备仍在继续
未来已来
孩子们,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