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感统训练的误区具体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1-08-08 15:40:39 已帮助:73人 来源:福州福睿宝贝早教
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少儿感统训练,婴幼儿感统失调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感觉统合训练注重的是幼儿感觉和动作的发展,目的是帮助婴幼儿不断与环境产生互动,虽然越来越多的早期教育理论强调感统训练的重要性,人们对感统训练还是存在较多误区,那么少儿感统训练的误区具体有哪些呢?本文为大家做详细的内容介绍。
少儿感统训练的误区具体有哪些?
1、感统失调是一种病?
有的父母以为感统失调是一种见不得人的病,其实它在所有孩子的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上有不同差别而已。就算成年人也会有感统失调。
例如:晕车、怕高等等这些都是感统失调的表现,而做感统训练是为了让孩子更自信、学习能力更强等。
2、孩子现在还小,长大就好了?
有的父母认为,宝宝的身体不协调是年龄太小的原因,长大了自然就会正常,其实在0—3岁,特别是6—12个月,正是幼儿学爬、学走的关键期,也是建立感觉统合能力的时期,错过了时机,宝宝的身体会有很多的潜力受到限制,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3、游戏也要有限制?
有的父母会因为沙子、泥巴太脏而制止宝宝的游戏,其实每一个游戏都有其可贵之处,只要在安全的前提下,不要阻碍宝宝的兴趣延伸。
4、学步车更利于宝宝学走路?
有的父母为了让宝宝快点学会走路,用学步车来进行“辅正”,其实这恰恰违背了成长的正常要求,宝宝的爬行期是不可逾越的,要尽可能让宝宝爬行,这样才有利于四肢肌肉的发育,为今后的成长里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5、感统训练交给老师就行了
有的父母重视到了感统训练,却认为有专业老师带着宝宝就可以了,无需家长费心。其实训练过程中的亲子交流才是感统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日常护理中有了你的鼓励与赞扬,宝宝才会更加努力地去训练,而且有助于宝宝身心的健康发展。
6、“有毛病”的孩子才上感觉训练?
有的家长一提到感统课程这个词,就感觉这是给特殊儿童上的课程,我的孩子不需要。其实,感觉统合过程是我们人类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每个人的生活、学习都离不开感觉统合。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少儿感统训练的误区具体有哪些的具体内容介绍,有想要为孩子报名少儿感统训练班相关的课程可以来做个相关的学习了解,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少儿感统训练学习相关的知识可以继续关注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后续文章更新。